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

窩輪的「一周循環成交量變化」




市場上的窩輪眾多,同一正股的相關窩輪也有不同選擇,但大家可能會發覺到,某些時候,市場就是對某某窩輪特別鍾愛,可能是它的條款夠好,又或成交量夠多,要脫手也較容易,而看見這類窩輪越升越勁的時候,究竟應否追入,往往便是我們這類窩輪炒家的最大課題。


筆者觀察過窩輪的成交量變化,大致上綜合了以下一種「一周循環成交量變化」,當然整固變化可能維持一周以上,這只是一個概括的形容,重要的是留意每天的成交量變化,判斷正確的入市時間。

無論股票或窩輪,在一個延伸性的價格升勢中,如果成交量逐漸放大而伴隨著價格不斷上升,整個發展過程長達一個星期(五個交易日)或更長,通常都代表既有的價格漲勢即將告一段落。當下周報紙仍以「價量齊升」作標題唱好某窩輪之時,實際上,這類價量齊升的走勢,通常反映一些猶豫不決的買盤最後終於決定「必須買進」,走勢即將告一段落。 我們接下來準備討論價量齊升走勢的細節過程,詳細研究投資者與交易者在數天期間內的思緒反應。

第1天很可能是正股出現特別利好消息,無論消息是公開還是未公開,總而言之,你見到某窩輪在連續下跌後開始企穩,但成交量未見顯著上升,但潛在的買盤數量相當可觀。總之,最初的一天雖然引來一些買盤,但還沒有到達「蜂湧而至」的程度。

第2天消息開始流傳起來,通常第二天這隻窩輪會出現「裂口高開」,而成交量將比上一天達兩倍或以上,這兩點是整個循環的關鍵所在,確認整個循環的展開,此時某些技術分析者察覺這隻窩輪出現不尋常的成交量急增,特別是那些每天出版的財經報章,要推介自然需要推介這類窩輪,難道推介一些沒有成交量的窩輪,讀者怎麼去買? 就是這些傳媒效應,令窩輪出現延伸的升勢。但大家要留意,很可能第一天的情況,會連續出現兩日,甚至三日,而上述第2天的情況則出現延推至第3天或第4天,總而言之,整個過程,是窩輪開始在低位企穩,但成交量未見大幅上升,直至翌日出現裂口高開,成交量突然急升兩倍或以上,便完成了這兩個階段,其後便進入整個循環的最後階段。

第3天愈來愈多的消息令投資者留意到這隻窩輪。但成交量卻沒有再大幅上升,可是股價卻仍然比昨天為高,傳媒效應開始發揮作用,但也證實了傳媒的消息往往是「慢人一拍」的,若果在裂口高開,成交急升之時便入市當然最好,但留意到傳媒推介才入市,這時已接近尾聲。

第4天整個發展令人高興,股價持續上升,每天開市也出現高開,收市價也比上一天為高,但有經驗的便會明白,升勢不會持續很久,成交量已經明顯放大,幾乎每位投資者都多少聽說這隻窩輪,甚至是傳統投資者與交易者,他們也在報價螢幕上不斷看到這支窩輪的報價。這些人也開始跟進。某些傳媒繼續發表最新的評論,大力推薦這支窩輪。

第5天股價再升,但成交量仍只保持平穩,看來最後要入市的也都入市了,市況即將出現調整。
大家要留意,筆者已一再提及,要留意的是成交量變化,不要局限在5天的變化,真實市況可能是6天或7天,甚至8天,真正要留意的是本身需求的轉變,找出入市機會,同時也要留意窩輪上市的時間長短,某些窩輪公開流通的時間愈長,持有者的人數愈多,成交量型態的發展就需要較長的時間。一些最近才掛牌上市的窩輪,整個資訊傳遞與情緒反應的程序顯著較短,變動的幅度也較大,這類窩輪不容易出現較長期間的成交量型態。




如上圖例子:

(4864)匯豐認購輪在2006年10月尾曾出現上述的「一周循環成交量變化」,成交量變化呈一個「倒轉了的「v」字」形態,其後價格便開價下跌,整個循環維持了8天,而到了11月中,也再次出現「一周循環成交量變化」,整個循環維持了6天。
在此重覆整個「一周循環成交量變化」的過程:

那麼如何找到入市機會?
如上圖中,當價格出現了裂口高開,並出現成交量放大兩倍以上的情況之時,也是傳媒開始吹捧的時候,這時在整個循環中我們仍有三至五個交易日的時間,享受這段短暫的升幅,當然其他的投資者可能誤以為這時只是升勢的剛開始時間,但我們明白,升勢只會維持很短的時間,但卻是一個絕佳的短炒機會,而這三至五個交易日裏,理應每天也出現「高開高收」(即開市價比上日收市價高,同時收市價也較上日收市價高) 的情況,若某天出現「低開」(開市價比上日收市價低)又或「低收」(收市價比上日收市價低)的情況便要留意,循環可能已經完結,是時候獲利離場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