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

《SNIPER TRADING》(中文版) 前言 Part 17

打电话来的这个人,和许多人一样,第一次尝试后并不死心,深入检讨为什么自己操作不好,终于大彻大悟。这是内心深处的探索之旅,却是认真的市场学生必经的历程。在我检讨自己的个人形态之后,我才有办法了解本身的操作出了什么问题。比方说,在一连串交易中连续盈利后,容易让我过度自信,轻率做出不理智的投资。反过来,连续赔了几笔钱之后,我又会深陷于绝望的深渊,丧失信心,对自己的操作大为自责。我试着用哲学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损失—那不过是钱而已。但是每次经历连续损失后,内心深处都在流血。
不止一次,在操作特别不顺利的时候,或者在一段时间连续亏损的交易发生后,我会驱车前往机场,搭下一班往南飞的飞机。晒了几天太阳,返回工作岗位时,心情好多了。我也曾经想过,度假散心回来,会不会被门口的警卫挡住,赶到街上?虽然这种事不曾发生,我还是忍不住会想,说不定哪天真的落到这种下场。交易所进营业厅的门口,张贴了一些会员的姓名,公告他们的清算公司不再“保”他们——这等于宣告这些交易员已经破产。
记得有一天早上,到我往来的清算公司办事,脱下操作马甲时,无意间听到几位交易员谈论前一晚遇到的事情。“昨天晚上,我扬手叫来一辆出租车,”一位交易员说,“你绝对想不到开车的司机是谁。还记得那个叫鲍伯的家伙吗?也就是黄豆交易场中经常站在米歇尔后面的那个人。”“嘱!天哪,”另一位交易员说,“上星期,我点了一份比萨。记得经常押出大约20口债券合约、叫霍华德的那个人吗?他现在正干送比萨的活儿。”听到这些,我在下楼时暗暗下决心,今后的交易一定要加倍小心谨慎。
和我共同执笔写《华尔街之西》的另一位作者,谈到他曾在某个星期五下午,鲁莽操作黄金,结果赔掉了几个月的利润。他说,他愿意罚自己站在黑压压的衣柜中,背诵让他绝不再违背正确操作的投资纪律。在交易大厅内,可以说人人都曾经破产。这是他们所受教育的一部分。那么灾难发生之后,交易人该怎么办?不妨借点小钱,重回基本面—金额不大,但是遵守钢铁般的纪律,慢慢找到出路。不曾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,你没办法和他找到共同语言,更别期望他能理解这些。问你自己:如果连每天交易忙个不停的市场专业人士都会发生这种事,你又怎能避免这样的经历呢?

连胜
你必须能确认何时交易上的连胜已经结束。终结这种连胜的方式,通常有两种。第一种是戛然而止,说停就停。第二种是循序渐进,先出现一两笔小亏,接着是好多笔。最微不足道的事,也可能打断连胜的局面。有一次,我离开营业厅去喝杯咖啡,回来时,账上所建仓位已经损失1 200美元。另一次,女朋友到营业厅看我,这件小事害我账户上损失了6 800美元。这些操作损失,好像是昨天才发生,但其实分别是发生在14年前和12年前的事了。重要的是,我记住了这些事给我的教训。投资交易是十分严肃的工作。你不能让任何人、任何事打断你的注意力。有时暂时分心——跑开接个电话,听CNBC市场分析员的评论,甚至错过一个买卖点——可能会害你摔个大跟斗。
连续盈利可能结束的蛛丝马迹有哪些呢?这种兆头并不暴露在表面,所以我们往往很难判断。你可能连续两三次亏损一点点,但认为应该否极泰来了,于是积极开始下一笔买卖,结果这笔操作很可能又赔。现在,你觉得下一笔交易必须更为积极。.很快的,理智被抛到窗外去,你变得过于激进,赌性大发,不可收拾。绝对不可以让健康的自信,演变成为骄傲自大。这可说是年轻交易员的职业伤害。
不幸的是,你无法知道自己的操作何时转向不盈利。如果之前你赚个不停,那么你可能会忽视随之而来的一次小小挫败,无法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连串大赔的开始。不久前,我在上午的操作中勉强打平。由于盘势反转,所以我必须马上行动,弥补先前的亏损。到了下午盘,我耐心等候,准备赚进那一天的利润。我试着卖出,但无功而返,只好认赔。问题在于我变得顽固,相信市场只会越跌越低。于是我在价格涨得更高时,加码再卖。价格终于回落,我松了一口气,却也失去戒心。我想,总算给我逮到了。但是我错了。市场急速上扬,我只好追高回补出场。结果:大赔。
有时,一些奇怪的事好像偏偏要跟你作对似的。去年,某一天下午,我放空6口S&P,几分钟内就有高达3 000美元的利润。我按下电话的快拨键,想要获利了结。“铃,铃,铃”——响了很久,没人接听。他们为什么不接电话?我自言自语,但是马上就知道为什么。市场正急剧上扬。我的利润转眼消失不见,损失开始越滚越大。最后,电话终于打通了。我必须快刀斩乱麻,认赔(现在可能高达5 000美元)或者试着继续操作以等待时机脱身而出。我选了后面的策略。

沒有留言: